打破傳統體育課 試點俱樂部制
我省高校須在2018級新生中試點公共體育藝術俱樂部制
“各高校要在2018年級新生中啟動公共體育藝術教育教學改革,實行俱樂部制。”根據安徽省教育廳要求,我省高校須在“十三五”期間全面實現公共體育藝術教育俱樂部制教學改革。何為俱樂部制?11月14日,江淮晨報、江淮網記者探訪合肥學院,從2005年就試點推行體育俱樂部制的它打破了大學傳統、單一的體育課,讓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壁球、擊劍等22個體育項目。
先行試水合肥學院2005年開始試點體育俱樂部制
為打破傳統單一的體育課教學模式,從2005年開始,合肥學院開始了新嘗試——創建大學公共體育俱樂部制教學。“根據學生的興趣和特長,學校設置了籃球、毽球、武術、體育舞蹈、瑜伽等多個俱樂部,大學生們可以自主選擇一到兩個俱樂部參加。”合肥學院團委書記杜娟介紹,目前,該校的體育俱樂部已經擴展到壁球、擊劍等22個項目,并以必修課和學分的方式計入到大學生的課程里。
“如果學生很喜歡瑜伽,可以選擇加入這個俱樂部。”在她看來,這種俱樂部制打破了傳統高校中單一的體育教學模式,不再有“一個班一起練跑步、籃球、排球”這樣的體育課,大學生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相應的體育項目,而且種類繁多。學生們的上課時間可自主選擇,每周一般不少于3次,大多是利用課外活動、晚上等時間參加俱樂部訓練和競賽。
創新突破今年開始探索藝術俱樂部制改革
14日上午,記者走進合肥學院的運動場、體育館,隨處可見正在慢跑、做瑜伽、練擊劍的體育俱樂部會員。“正是這項改革,讓很多學生從懶得運動變得愛上體育課了。”合肥學院體育俱樂部負責人張勝利介紹,目前,學校的體育俱樂部會員覆蓋面已達到100%,學生在校期間均參加2至4個俱樂部項目課程,體質健康合格率多年保持在98%左右,遠高于全國平均線。
今年開始,合肥學院還做出了另一項嘗試——推行藝術俱樂部制改革。“從2018級新生開始,學校公共藝術教育教學改革重整了學校藝術社團資源,成立了包括二胡、竹笛、黃梅戲、書法、繪畫、合唱、舞蹈、電子琴、古箏、聲樂、葫蘆絲、朗讀者等在內的14個藝術俱樂部和負責協調管理日常活動的藝術教育中心、俱樂部聯盟。” 杜娟說,學生可根據興趣愛好自由選擇,提前網上選課。
難題破解俱樂部所需場地與師資如何滿足?
根據合肥學院提供的數據:從2005年至今,該校在校生由1萬人增至1.6萬多人,體育俱樂部由當初的8個發展至如今的22個。隨著體育俱樂部的增加以及藝術俱樂部的成長,師資就成為一個亟須解決的難題。
“除了學校的專職體育教師,我們還選拔了俱樂部里面一些有基礎的學生作為老師助手,利用課余時間對俱樂部里的成員進行指導。”通過成立由學生作為管理主體的“學生體育俱樂部聯盟”,大大解決了師資配備的壓力。一些專業性較強的藝術課比如黃梅戲,學校就通過從省黃梅戲劇團引進專業人才進行教學,希望通過三年建設周期,最終實現藝術教育100%會員全覆蓋。
省教育廳我省高校須在2018級新生中試點公共體育藝術俱樂部制
記者了解到,在合肥學院先行改革的基礎上,省教育廳出臺了相關意見,要求全省各高校學習借鑒合肥學院公共體育藝術類教育教學改革實踐經驗,在公共體育藝術教育教學中實行俱樂部制,先行試點,取得經驗后再普遍推開。同時,要求各高校在2018級新生中,啟動公共體育藝術教育教學改革。
“在公共體育藝術教育教學中實行俱樂部制,是一種有益的改革嘗試。”省教育廳表示。在課程實際上,省教育廳要求,各校在開展俱樂部制教學改革時,要處理好選修與必修、課內與課外、基礎與專業的關系。結合學分制改革、主輔修改革、小學期改革、創新設計課程,以滿足不同愛好、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
晨報記者 劉梅梅 通訊員 瀟瀟